【资料图】
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26日电 (龚顺生)岷县政协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要求,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职能优势,把协商修订村规民约作为破解移风易俗难题、破除乡村治理瓶颈的有力抓手,为促进乡村和谐稳定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村规民约“约”出移风易俗新气象
“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、高价彩礼”是乡村文化中的陈规陋习,也是移风易俗的痛点难点。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象,西江镇唐家川村协商议事会立足村情实际,组织协商议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开展协商议事,按规定程序对《村规民约》进行了修订完善,重点将治理滥办酒席、天价彩礼、薄养厚葬、攀比炫富、铺张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,明确规定“红事提前10日报备、白事可事后2日内报备。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。婚嫁活动双方合计不超过2天,丧葬活动原则上控制在3至5天以内。举办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,每桌不超过460元,酒不超过95元。红事礼金不超过200元、白事礼金不超过100元。丧事不办酒席,红白事全部控烟”。
村规民约“约”出乡村文明新风尚
在岷县政协的指导下,各基层协商议事会按照“定规目的清、定规程序清、定规内容清、履规主体清、履规方式清、违规惩戒清”原则,组织协商修订村规民约。以民为本,汇集民智、吸纳民意。通过走访协商、会议协商、书面协商等方式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反复研究草拟初稿,结合村民实际生活和行为规范,从敬老爱亲、邻里关系、人居环境、平安建设、移风易俗等多方面对各村村规民约进行修改完善。
“做子女的,让老人吃在点上,衣服穿暖和,有一个干净卫生舒服的生活环境,闲时问候,老人就已经很高兴了。”清水镇腊梅村“好儿媳”侯慈巧说,今年来,腊梅村经过广泛协商,将“家风建设”纳入村规民约,涌现出更多“好媳妇”“好公婆”“好孝子”,焕发出“以家风正民风、强村风、扬新风”的乡村文明新风尚。
村规民约“约”出乡村治理新路径
“村规民约,扶的是正气、扬的是美与好,在村规民约修订工作中,牢牢坚持问题导向,发挥‘红黑榜’惩恶扬善作用,即正面给予‘红榜’表扬,负面给予‘黑榜’惩戒。”这是茶埠镇在完善村规民约协商会中提到最多的一句话。该镇协商议事会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,认真分析研究,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且操作性强的惩戒措施,着力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性、彰显实用性、突出实效性。建立“红黑榜”评定制度,利用“巾帼家美积分超市”“道德储蓄所”等载体,对执行村规民约情况及时张榜公布,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。(完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众洁具网 版权所有
备案号:豫ICP备20014643号-14
联系邮箱: 905 14 41 07@qq.com